37000cm威尼斯教职工赴皇史宬开展“沉浸式”主题参观学习

发布日期:2023-03-19

浏览数: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学习党史、国史,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。这门功课不仅必修,而且必须修好。”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加强历史理论学习,强化理论武装,筑牢思想根基,2023年3月16日下午,37000cm威尼斯党委组织教职工走出校园,来到四周红墙环绕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皇史宬,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国史学习教育课。学院3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此次参观学习。


下午14时许,在常务副院长魏增产同志的带领下,教师们共同开始沉浸式学习。皇史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建筑群,两米高的石基之上皇史宬大殿坐北朝南,庑殿顶以黄琉璃筒瓦覆盖,绕以汉白玉护栏,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拱券无梁殿建筑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其作为“皇家档案馆”长期存放大量珍贵文字资料,在明清两代曾珍藏实录、圣训等皇家典籍。

在讲解员专业、细致的引导下,各位老师依次参观“石室金匮皇史宬”、“锦瑟万里、虹贯东西—17至20世纪初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”,以及“抗争与求索—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档案文献展”等。


在参观石室金匮陈列过程中,大家一起站上1.42米石台近距离观看厚重的金匮,认真聆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细致介绍,对古人的高超的建筑智慧和精良工艺由衷赞叹,体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。许多教师具有深厚的人文学科知识背景,张健、王竹青、王霁霞、温耀原、邹亚莎、李莉、张家盛、宋烁、陶朗逍等老师还对金匮内文档的具体存放方式、存放内容、现有保护模式等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地交流。

在参观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过程中,《亚洲地图》、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让人印象深刻。总星图绘制于明崇祯七年,绘制者是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,图上共绘制恒星1812颗,其中1400余颗由中国人发现,同时绘制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八星宿和西方的十二宫,反映了中西方天文科学的交流。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所绘的《海晏堂图》,反映了清代鼎盛时期的胜景,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几百年来的历史变化。张健、王立群、李怡等老师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做了进一步的知识补充和讲解。


在抗争与求索—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档案文献展中,老师们看到钦差大臣林则徐关于虎门销烟完竣的奏折、圆明园铜版画、北洋大臣李鸿章关于黄海海战情形及管带邓世昌阵亡的奏折、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亲笔诏书、义和团传单、光绪帝关于废止科举的谕旨、革命党人徐锡麟告同胞书、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等珍贵档案。董梅、徐铭勋、刘晶、靳宏、郑臻、张绍欣、刘凌、李建呈等老师在自己感兴趣的档案前久久驻足,一字一句的诵读文献,再次重温中国人民这段求索与抗争的历史。


馆内的一件件文物及档案生动展现了历史的发展与流动,老师们从皇史宬窥见一部中国近代史,这既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屈辱史,也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探索史、奋斗史。回望近代中国抗争与求索的艰辛历程,大家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、国家富强道路上的不懈奋斗精神,也深切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。


经过这场独特的“沉浸式”国史教育,老师们纷纷表示,本次参观活动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、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,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、跟党走的决心;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,今后将继续立足教师岗位,发扬严谨治学、甘为人梯的精神,为学院建设、学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,培养新一代为国奉献、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!